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建设部关于建设事业IC卡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1:17:28  浏览:96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设部关于建设事业IC卡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建设事业IC卡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北京市市政管委,副省级城市建委:
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推广工作在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个别城市仍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盲目上马、低层次重复开发等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集成电路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7]22号)精神以及建设部建计[1997]169? 拧⒔ò靃1998]13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统一归口管理,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市场,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
由于IC卡应用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安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与管理,在建设部IC卡应用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建设部关于IC卡应用管理工作的法规、方针、政策,按照国家对金卡工程提出的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统一制造、统一发卡、统一管理等五个统一的原则,实施归口管理与监督。为避免盲目上马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未经建设部IC卡应用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各有关应用单位(包括公共交通、燃气、自来水、路桥收费、停车场、物业管理、园林、风景点、行业管理等领域)不得启用
新的IC卡应用系统。已经启用的,应暂停扩大规模,并尽快报审。
二、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各有关单位在准备应用IC卡时,应首先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连同《建设事业IC卡应用申报表》(见附件)报送建设部IC卡应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部IC办);对已经启动的单位,须将IC卡应用现状及其他有关情况一同报部IC办;未经建设部同意,不得实施。
三、坚持“一卡多用、统一发卡”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统一发卡的职能部门,负责组建“一卡多用、统一发卡”的管理机构,并加大对应用行业的管理力度,坚决制止各应用单位自行发卡。任何发卡机构发卡前要严格按照国家《集成电路卡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建设部建卡办[1998]12号文件的要求,经各地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和部IC办审核批准后,向国家IC卡注册中心申请注册、获得标识号码并写入芯片后方可发卡。
四、加强安全管理
为确保各地IC卡应用系统,特别是发卡、充值、清算、资金划拨等环节高度的安全性,建设事业IC卡应用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机制,一律采用部IC办统一提供的密钥管理系统和机具安全模块。
五、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所有在建设事业IC卡应用项目中开展业务的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必须首先经过部IC办的产品质量和资质认定,未经认定的厂商及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建设事业IC卡应用市场。各地在实施建设事业IC卡应用项目建设时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经过部IC办认定的系统集成商方具有投标
资格。
六、高度重视技术选型工作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应用单位要对IC卡应用系统的技术选型予以高度重视,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尚无国家标准的,以国际标准为准)、适合“一卡多用”、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的技术类型和相关产品,不应采用落后过时的技术。
七、充分发挥部IC办的职能和作用
部IC办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能,积极做好应用规划、有关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以及质量审查、市场准入、安全管理、注册登记、技术指导等工作。对按规定开发建设事业IC卡应用推广工作的城市,给予必要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请将此《通知》及时转发有关应用行业和单位。各地在开展IC卡应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有关情况,请及时与部IC办联系。
联系人:邹 驰、丁兆平
电 话:010-64933280、010-68394216

附件:建设事业IC卡应用申报表

建设事业IC卡应用申报表
申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 设 部 IC 办 制
填 表 说 明
1.填制本报表是申请应用的重要程序,要求情况属实;
2.填制表格时,空间不够,可另附稿纸;
3.本报表一式两份,请认真填写。

-----------------------------------------------------------------
| A.城市基本情况
|----------------------------------------------------------------
| A01市域面积 | |A02市域人口|
| (公里2) | |(万人) |
| ---------------------------------------------------------------
| A03市区面积 | |A04市区人口|
| (公里2) | |(万人) |
|----------------------------------------------------------------
|A05市区建成面| |A06城市人口|
|积(公里2) | |(万人) |
|----------------------------------------------------------------
|A07年人均收入| | |
| (万元) | | |
|----------------------------------------------------------------
| A08城市性质 |
|----------------------------------------------------------------
|
|----------------------------------------------------------------
| A09经济环境条件
|----------------------------------------------------------------
|
|----------------------------------------------------------------
| A10城市产业结构
|----------------------------------------------------------------
|
|----------------------------------------------------------------
| A11城市基础设施状况
|----------------------------------------------------------------
|
-----------------------------------------------------------------

-----------------------------------------------------------------------
| B.建设行业基本情况
|----------------------------------------------------------------------
| B01公共|线路总数|运营车/船数|年客流量 |月票价格 |月票数
| 交通 |(条) |(辆/艘) |(万人次)|(元/张)|(张)
|----------------------------------------------------------------------
| 公共汽车
|----------------------------------------------------------------------
| 出租汽车
|----------------------------------------------------------------------
| 中巴
|----------------------------------------------------------------------
| 地铁
|----------------------------------------------------------------------
| 客渡船
|----------------------------------------------------------------------
| 索道
|----------------------------------------------------------------------
|
|----------------------------------------------------------------------
|
|----------------------------------------------------------------------
| B02公用 | 年供应量 | 价格 | 用户数量
| 事业 | 生产 | 家庭 | 生产 | 家庭 | 单位 | 家庭
|----------------------------------------------------------------------
| 煤气 | 万m3 | 万m3 | 元/m3 | 元/m3 | 户 | 户
|----------------------------------------------------------------------
| 天然气 | 万m3 | 万m3 | 元/m3 | 元/m3 | 户 | 户
|----------------------------------------------------------------------
| 管道液化气| 吨 | 吨 | 元/吨 | 元/吨 | 户 | 户
|----------------------------------------------------------------------
| 罐装液化气| 罐 | 罐 | 元/罐 | 元/罐 | 户 | 户
|----------------------------------------------------------------------
| 自来水 | 吨 | 吨 | 元/吨 | 元/吨 | 户 | 户
|----------------------------------------------------------------------
|
|----------------------------------------------------------------------
|
|----------------------------------------------------------------------
|B03收费关卡| 关卡总数(个) |收费价格(车/辆) |年车流量(万辆)
|----------------------------------------------------------------------
| 城市道路
|----------------------------------------------------------------------
| 桥梁
|----------------------------------------------------------------------
| 隧道
|----------------------------------------------------------------------
|
|----------------------------------------------------------------------
|
|----------------------------------------------------------------------
| B04公园 | 公园数(个) |平均票价(元/人次)|年客流量(万人次)
|----------------------------------------------------------------------
|
-----------------------------------------------------------------------

--------------------------------------------------------------------------
| C.IC卡机构设立情况及IC卡应用现状
|-------------------------------------------------------------------------
| C01IC卡机构设置情况、人员组成及分工
|-------------------------------------------------------------------------
|
|
|-------------------------------------------------------------------------
| C02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 |C03项目资金筹措情况
|-------------------------------------------------------------------------
| |
|-------------------------------------------------------------------------
| C04 IC卡应用现状
|-------------------------------------------------------------------------
| 项目 |
| 名称 |
|-------------------------------------------------------------------------
| 发卡 |
| 单位 |
|-------------------------------------------------------------------------
| 发卡 |
| 范围 |
|-------------------------------------------------------------------------
| 应用 |
| 领域 |
|-------------------------------------------------------------------------
| 发卡 | |发卡数量| |年需求量|
| 日期 | | | | |
|-------------------------------------------------------------------------
| 系统 |
| 集成 |
| 单位 |
|-------------------------------------------------------------------------
| 技术 |
| 类型 |
|-------------------------------------------------------------------------
| IC卡 |
| 型号 |
| 及生 |
| 产商 |
|-------------------------------------------------------------------------
| 读写 |
| 机具 |
| 型号 |
| 及生 |
| 产商 |
|-------------------------------------------------------------------------
| 投资 | |投资回收|
| 规模 | |期 |
|-------------------------------------------------------------------------
| 系统 |
| 安全 |
| 管理 |
| 模式 |
--------------------------------------------------------------------------

C05 IC卡近期应用计划
-------------------------------------------------------------------------
应 |
用 |
行 |
业 |
申 | (章)
报 |
意 | 年 月 日
见 |
--------------------------------------------------------------------------
建 |
设 |
主 |
管 |
部 | (章)
门 |
审 | 年 月 日
核 |
意 |
见 |
--------------------------------------------------------------------------
当 |
地 |
政 |
府 | (章)
审 |
核 | 年 月 日
意 |
见 |
--------------------------------------------------------------------------
建 |
设 |
部 | (章)
审 |
批 | 年 月 日
意 |
见 |
--------------------------------------------------------------------------



1999年3月1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东营市工伤保险暂行办法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


东营市人民政府令第113号

  《东营市工伤保险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刘国信 二OO四年八月十三日

东营市工伤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市的工伤保险工作。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
  第五条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数额为用人单位全部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其中,职工平均工资高于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用人单位应当于每年5月15日前缴纳本单位当年全年的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进行工伤保险登记、申报和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应当根据纳税登记情况到市或者县(区)相应的经办机构办理。
  第六条工伤保险实行基准费率:一类行业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二类行业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三类行业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
  用人单位属一类行业的,按行业基准费率缴费。
  用人单位属二、三类行业的,费率实行浮动。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按行业基准费率确定,以后由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一至三年浮动一次。浮动费率的确定及调整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卫生、安监部门制定。
  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由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对照工伤保险行业费率标准确定。经营范围跨行业的,按照经营的最高风险行业的差别费率档次确定。
  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医疗费;
  (二)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
  (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丧葬补助金;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八)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费;
  (九)职业康复费;
  (十)辅助器具费;
  (十一)疾病与工伤因果关系鉴定费;
  (十二)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八条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工伤保险储备金按统筹地区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征缴额10%的比例提取,储备金累计结余额不得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征缴额的30%。
  工伤保险储备金的使用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储备金一经使用,应当及时补足差额。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市人民政府垫付。
  第九条设立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承担以下鉴定或者确认工作:
  (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限的确认;
  (三)疾病与工伤因果关系的鉴定;
  (四)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五)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和劳动能力鉴定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选聘。医疗卫生专家库每年调整一次。
  第十一条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抢救,并于5日内向经办机构备案;伤情稳定后尚需继续治疗的,应当及时转入协议医疗机构治疗。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工伤职工未经批准在非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药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参照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省有专门规定时,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职工发生工伤后,按照《条例》和《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以本人工资为基数计算,本人工资高于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生活护理费、丧葬补助金以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
  职工因工死亡的,以统筹范围内参保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发给48-60个月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中,无供养亲属的48个月;有供养亲属,供养一人的52个月,供养两人的56个月,供养三人以上的60个月。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欠缴工伤保险费期间,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十四条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不满1年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按实际工作月份的本人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扩大总领事馆领区的换文

中国政府 澳大利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扩大总领事馆领区的换文


(签订日期1985年4月9日生效日期1985年4月10日)
              (一)对方来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致意,并谨提及澳大利亚外交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之间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和三月五日关于领区问题的换文,上述换文是依据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在北京的换文进行的,这一换文构成了澳大利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间关于建立总领事馆的一项协议。
  大使馆谨建议:在不改动上述换文的其他条款情况下,就各自总领事馆的领区范围修改如下:

 一、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的领区将从现在的上海市(包括其所属各县),扩大到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的领区将从现在的悉尼市、包括坎伯兰县和纽卡塞市及伍伦贡市,扩大到新南威尔士州。
  上述内容如蒙外交部复照确认,本照会和外交部的复照将构成澳大利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间的一项谅解,并自外交部复照之日起生效。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
                        一九八五年四月九日于北京
              (二)我方去文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致意,并谨收到大使馆一九八五年四月九日第41/85号照会,照会全文如下:
  (内容见对方来文)
  外交部复照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意上述照会的内容,大使馆的来照和本复照即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之间的一项谅解,并自今日起生效。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印)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于北京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